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学欢迎您!!
教学教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论文交流

浅析文言文断句的教与学

信息来源:太湖县弥陀中学     日期:2016-10-29 19:00:14     点击:11500

孙正茂


(太湖县弥陀中学    sunzhm1102@163.com)


摘要: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中的一大重要题型,而其中的断句不仅涉及到读懂、理解文言文,更有直接的题目考查这一考点,但怎样断准、断全又是学生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怎样有效复习备考也是老师们在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具体课堂案例分析中找出一些复习中常见问题,并总结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断句 规律 教与学 反思


文言文断句,也即“句读”,是自2014年起全国新课标卷新增的一个考点。以前在广东卷、浙江卷、湖南卷中也考查过。但对于我们广大安徽考生来说,是个新考点,所以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应格外关注这一考点。

在复习到这一考点时,我是按复习讲义来安排教学的。

教学方案如下:

一、趣味导入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规律探究

1、断句,并找出停顿的规律

例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随堂练习1

(2014·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2、断句,并找出停顿的规律

例2: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1)、句首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 嗟夫、嗟乎、呜呼” ;

(2)、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

(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5)、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随堂练习2

(2013·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智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3、规律三: 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随堂练习3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

4、断句,并找出停顿的规律

例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问题提供了帮助。

规律四:辨句式,定句读

随堂练习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晋原轸①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②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③,秦 则 无 礼 何 施 之 为 吾 闻 之 一 日 纵 敌 数 世 之 患 也 谋 及 子 孙 可 谓 死 君 乎!”遂发命。           (选自《左传·殽之战》)

5、规律五: 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1)、找顶真,定句读

例4:

①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随堂练习5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左传·襄公十五年》)

(2)、据排偶,定句读

随堂练习6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3)、察反复,定句读

随堂练习7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四、总结及当堂巩固练习


这是文言断句这一考点的第一阶段标志法断句复习,之后还有无标志法断句的复习。上完这个标志法后,我对这两节课的复习进行了反思。总体而言,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容量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巩固,只是按照既定设计展开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在随后的小组评课议课中,有老师建议,可否减少例子的数量,以一经典例题作为几大规律的例子。听了这个建议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这是合理的,既方便学生的认知又能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解掌握这些技巧。于是,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安排进行修改后,呈现出了以下的课堂:

课本示例:(PPT展示)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请同学们试从上文的断句中找出断句规律。

生1:在虚词后要断句,如“郑既知亡矣”“君知其难也”“君之薄也”“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中的“矣、焉、也”都是句末语气词。

师:的确,这次句末语气虚词是给了我们断句的提示,但我们要注意,虚词也分很多类,如有句首、句中、句末之分。上文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夫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的“若、而、且、夫、既、又”都是虚词,但它们有的在句首,有的处于句中,有的处于句末。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常见虚词的使用情况。(PPT展示)

(总结,规律一:找虚词,定句读。)

随堂练习1(文字见上文随堂练习2)

学生合作讨论后答:根据找虚词能直接在五个“也”和“而已矣”后断句,“以”字因前有“不”,所以前后都不能断。

师:很正确,请问大家还能从例子中找出其他规律吗?

生2:在代词后要断句,如“将焉取之”“唯君图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中的“之”都是代词。

师:是的,这几句都是在代词后断的,因为代词在这里充当的是宾语成分,所以该断。我们说主语宾语前后都是要断句的,那除了代词能充当主语、宾语,还有什么词能作主语、宾语?(生答“名词”)

师:那在例子中有哪些是在名词前后断的?

生3:从前到后有“秦伯、郑、执事、邻、东道主、行李、君”等。

师:好,刚大家已经找出了文言断句的规律二“找名代,定句读”,只不过要补充一点的是,并不是所有名代词都是断句的标志,如“君知其难也”的“其”。(PPT展示)

随堂练习2(文字见上文随堂练习1)

学生合作讨论后答:文中的“周室、诸侯、仲尼、经术、王道、乱世、其文辞、仪法、后世、孔子世家第十七”这些名词都是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其前后都应断。

师:是的,这些名词都给我们提供了提示,请问从例子中我们还能总结出其他的断句规律吗?

生2:还有一处最明显的,就是“曰”字后要断句。

师:是的,一般在“曰、云”等对话或引用处要断句,这就是规律三“察对话,定句读”。如下面这个练习。(PPT展示)

随堂练习3(文字见上文随堂练习3)

生2:所有“曰”后都应断。

师:正确,但是我们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曰、云”处都该断,如“曰师曰弟子云者”。

师:我们已经找出三个规律了,还会有其他规律可循吗?

(大家小声讨论,无答案。)

师:那像“焉用”“何厌之有”在文言中属什么现象?

生齐答:固定句式。

师:对了,在文言断句时,固定句式也能助你一臂之力。如下面这个练习。(PPT展示)

(总结,规律四“辨句式,定句读。”)

随堂练习4(文字见上文随堂练习4)

生3:文中“何……为”是固定句式,所以其前后都应断。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这些规律了。在例子中,“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两个“郑”字须断开,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生4:顶真。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学过的修辞当中的顶真手法,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PPT展示)这句。其实,还有些修辞也能为断句提供帮助,如:

随堂练习5、6(文字见上文随堂练习6、7)(PPT展示)

师:大家看看这两处分别用的是什么修辞。

生5:对偶和反复。

师:是的,对偶和反复。所以我们把这些总结为规律五“据修辞,定句读”。

小结:这就是我们所总结出的文言断句五大标志法规律:(PPT展示)

找虚词,定句读;找名代,定句读。

察对话,定句读;辨句式,定句读;依修辞,定句读。


这就是用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的课堂实录,很明显,较之于先前只是按照教学设计呆板地从前往后梳理规律,修改后的课堂更体现了生成性,学生的主动性。当然,能修改的部分依然很多,只是在这里将浅见拙识求教于大方之家。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2] 王力,古代汉语 [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4] 张琦,试谈标点古文的方法[J].天津成人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学报,2002(2).


上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浅谈农村高中信息技术的差异性教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领导
办学成就
校园风貌
部门机构
发展简史

校园新闻

公告栏
校内新闻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工会活动
共青团之窗

教学教研

教研动态
招生升学
教学成果
教务管理
论文交流

德育园地

师德师风
安全教育
班级管理
法制教育
助学资助

学生天地

学生社团
学生活动
心灵驿站

对外交流

参观来访
出访印象
友好学校

后勤保障

校园建设
资产管理
财务公开
食品安全
Copyright © 2016 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皖ICP备160194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