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舜忠
(太湖县弥陀中学,17851615@qq.com)
摘 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局,以语文基本功为抓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成绩,提升语文素养。这,是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基本功 能力 外延 素养
引 言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局,本文拟从语文基本功入手,引导学会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期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导入:一个尴尬地位,两个责任怪圈
长期以来,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高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理科学生主抓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其余时间抓抓英语;文科学生的语文课堂也常常让位给数学和英语甚至地理课程。这种现象,在高三冲刺复习中尤其体现明显。语文课,几乎可有可无了。不仅学生如此,连语文老师自己也这么认为。
怪圈一:高中学生中,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其它学科成绩较差。相反的现象也存在,其它学科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语文成绩不突出。真是奇怪!
怪圈二: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往往因为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不了解,责怪初中老师只知道应付中考,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没有教;同样,初中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有很多方面责怪小学语文老师没有教好。更搞笑的是,小学老师常常发感慨,某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可好了,也不知道你们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是怎么教育的。这么互相指责、推诿,着实奇怪!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已经16年,各类学生都接触到过。对于上述现象,我也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思路:以语文基本功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构建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这一门实用终生的学科。
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狠抓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所谓语文基本能力,说白了还是老传统的四样:听、说、读、写。但是,现在的很多语文老师,都在淡化甚至忽视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舍本逐末的去追求所谓新教改教法或者课堂教学效果,或者是满堂灌式的教学,结果当然是只能适得其反。
1、听。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听,其实考察了学生的复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听到了多少,也就是记得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其实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2、说。说所包含的能力就多了去了。比如辩论、演讲、朗诵等,说,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口才上。说的能力,大到外交辞令,小到人际交流,时时处处都体现着。
3、读。学生的朗诵能力是最基本的“读”的体现。和“说”的能力密不可分;
4、写。写,最能考察一个学生的才情和文思,姑且不说古人一篇文章定终身的科举考试,单身今天的高考作文,就能看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功底。
以上是常说的语文基本功。笔者认为,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创造条件尽力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认真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尤其是中央国家级别的)的广播节目,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老师、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的发音。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南北大交流、大融合以及对外日益开放的社会,如果我们说普通话连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甚至不少外国人都不如,我们说得过去吗?如果我们拿出学英语的劲头来学习我们广东人一向不太重视的普通话,那我们就一定能在高中毕业前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
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虽说电脑已日益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写字的机会已大不如以往,但就是要在别人已不太重视写字的时候,勤奋临习,最终出手不凡,这样不是更能体现出胜人一筹的高素质吗?要写好一手字并不难,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临帖(最好是钢笔字帖),临习三年,坚持不懈,那么最终就一定能出手不凡,出人头地。
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将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消灭掉。不要以为错别字是改不掉的,其实,只要我们把自己平时作文中的错别字搜集一下,你就会发现,原来常见的错别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也就那么100来个,一天要求自己纠正一个,不用一个学期,就可将常见的错别字消灭掉。同学们,当你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尤其是当上领导后,一出手就出现错别字,那种尴尬,是令人羞愧得无地自容的,还是趁着现在下一番不算“苦”的工夫吧!
措施:拓宽语文课堂外延,构建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须从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好学、乐学语文课。
以下是笔者尝试过的一些做法,个人认为颇有成效。
1、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5分钟语言表达的时间。学生既可以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介绍一个成语,还可以讲个笑话,总之,不拘形式,只要学生说出来就可以了。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曾经,站在讲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学生,都能够大胆的上台表达了。
2、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开设影视欣赏课。欣赏完影视作品,我及时的让学生讨论,或者写观后感。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兴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2012年,我曾经给学生放映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完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该故事的隐喻意义,这堂影视欣赏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或者朗诵比赛,这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4、每周利用半节课时间开设一次书法课,加强学生锻炼书写能力。其实,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少的真正动笔写字了。不说学生,就是老师都逐渐忽略了书写能力。所以,经常让学生练习写字,努力培养学生写得一笔好字,也可以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5、传统文化学习。高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这个时候,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的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弟子规》等,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引导学生向正能量的方面发展,这是十分有用的。
展望:迎接高考新形势,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当前,新的一轮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在第十二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对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如下阐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有很多教育专家预测,取消文理分科,削弱英语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将加强语文课的地位,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鉴于这样的良好形势,全体语文老师更应该努力思索,未来,语文究竟该怎样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不难预见,未来将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网络文章类
[1]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4xIddoDVgn11M4-2WUt0niZt8tCQQEr5cvhid1idwfOtj2n1kmXt6FOAeqbQc-bMjgVv4309t1Qbz6ZexvQjuLTxcYkByOu3DFHIzcQJgq
[2] 吴小菲 《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 http://www.ruiwen.com/news/2778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