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游
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受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乡村学校的特色建设比较薄弱。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学业水平考核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学校生存和竞争力,营造特色文化氛围、创建人文校园就成了所有农村学校的当务之急。
农村学校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创建有农村优势的特色文化。
一、以勤勉为主题,凸显乡村学校特色
乡村学校条件根本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只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勤勉为主题,来努力凸显乡村学校的特色。
(一)勤读书。积极引导并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农村学校努力建设人文校园的有效途径。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促进读书活动的蓬勃开展。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办好学校图书室,增加藏书量,开设阅读课,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还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月)等形式,推动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勤劳动。“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建设整洁、优美、富有乡村特色的校园环境,是重要物质载体。重点做好净化、绿化、美化,以最有限的资源创设最美化的环境。大力加强卫生保洁工作,解决 “脏、乱、差”问题,营造“洁净校园”;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设置景点,定期组织师生对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养护,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在走廊、过道、教室、餐厅和寝室内,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在“三化”过程中,提倡学生自己多动手,培养独立处事能力。不定期对环境检查,用流动红旗形式树立标兵。在参与校园的活动中学习勤劳的优良传统。
(三)勤思索。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主要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强调师生勤思考,勤动脑,多思路开展乡村特设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作校旗、校徽、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和制作宣传牌等形式将校风表现出来。同时,还要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以社团为抓手,丰富乡村校园文化
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学校应加强社团活动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以社团为抓手,积极组织各项活动,达到丰富乡村校园文化的目的。
笔者以我校的社团建设实践就此做简要的例证:弥陀高中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离县城近70公里,办学条件艰苦。为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创建特色校园,我校广泛成立各种社团:
1、在团委和语文组的指导下,成立了群英文学社,编辑期刊《群英》。每学期出版一辑,内容主要是学生平时的优秀习作。同时,我们还结合社会形势,举办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祝伟大祖国成立六十周年”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学生投稿踊跃,反响强烈。
2、我校是赵朴初研究会会员单位,同时,被鲁迅先生赞誉为“中国的济慈”的著名诗人朱湘就出生在弥陀镇。浓郁的文化底蕴影响了我校的师生。随着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在我县深入的开展,各个乡镇先后建立了诗词组织。我校也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诗歌协会,不定期交流习作,对朱湘诗歌的研究鉴赏。“诗教”活动在我校的蓬勃开展,为营造我校浓厚的文化氛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团委和体育组每学期组织校级篮球赛,全校所有班级组队参赛。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4、每年元旦学校政教处和团委都要联合举办元旦联欢晚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选拔主持人,自编自演各种节目。各班同学积极踊跃参加,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5、每学期举行各学科竞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和歌咏比赛。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样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积极组织学生假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劳动锻炼,让学生懂得劳动的光荣意义。
7、利用节假日或者周末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地区以及居民社区作环保方面的调查研究或者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总之,我校通过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社团业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学生素质拓展的新载体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并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以制度为保障,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学校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保障。
1、强化管理,构建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创建特色学校目标的必要保障。“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进一步修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建立行为规范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建立特色文化建设、特长教师、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创建中成绩突出的师生,给予名誉和物质奖励等,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校园“三风”建设。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在动力。 “学风”建设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纠正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
3、加强全员参与制,为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创建特色学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符合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特色校建设工作的认识,不断学习关于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理念,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特色校建设工作,坚定做好特色建设工作的信心。教师要全员参与,促进师生水平的共同提高。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有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走出去,选派个别骨干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养,再利用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请进来,从社会或其它学校聘请高水平教师参与本学校的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
乡村的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乡村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推进和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