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学欢迎您!!
教学教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论文交流

浅论高中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和策略

信息来源:太湖县弥陀中学     日期:2016-10-29 19:01:39     点击:13658

积跬步,至千里

                                             ----浅论高中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和策略

王周群

(太湖县弥陀中学,86825397@qq.com)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容易题目不会,难的题目又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不够。笔者结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浅谈一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积累,重要性,策略。

引  言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强调积累的重要性,那么,积累的重要性体现在哪?该如何积累?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要探索的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由之前的“工具性”转变为对“人文性”的关注。但是对人文性的过分“误读”,导致了两个明显的倾向:淡化基础知识教学,语言文字知识鲜有涉及;课文解读脱离语言文字,就文本内容做漫无边际的讨论。[1]再加上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为语文学科不需太努力,也能考个差不多的分数,学生弱化对语文的重视,就更谈不上主动去积累了!

那么,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语文教学积累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笔者试着总结如下:

1.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学魅力无穷,其学习的过程都离不开积累。高中语文教材学习的内容,重点的就是是现代文与古文的学习。

现代文学习中,字、词、成语等基础知识都需要我们去记忆,去背诵,记忆、背诵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积累,我们才能扩大知识容量;只有通过积累,我们才能很好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只有通过积累,我们才能鉴赏文字的美,学会生活的美……

古文教学中,高中教材主要涉及到古诗词和文言文,要想学好古文,积累更是关键。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古文很有限,那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知识就必须慢慢地积累,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等。只有积累够了,才会活学活用。曾经在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句文言文需要学生翻译“(李)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其中“因”字学生很有争议,许多同学不知如何翻译。此时我在黑板上把关于“因”的一些解释通过例句罗列出来:

①于是,就        因河为池。《过秦论》

②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③趁着,趁此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④沿袭            因遗策。《过秦论》

⑤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当我在黑板上写出这些学过的诗句时,学生马上就一一对应了“因”的释义,再回到试卷上来的时候,学生个个喜形于色,异口同声的答出“通过”之意,进而把这句翻译为“李林甫通过身边的近臣到禁中禀告皇上”。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积累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可以说,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是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是感悟美好生活的助推力。

2.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保障。

作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高中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之大,是任何其他题型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语文考试的成败,作文是起决定因素。笔者所在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素材乏乏,语文晦涩,从而得分不高,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高中的学生如何去提高写作水平,这让老师们很头疼。

作文的好坏与学生的语文基础有很大关系,不管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最重要的要求都是要言之有物,“物”就是所要表述的对象,那么如何来表述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语言和素材。语言是文章的重点,素材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两者兼备,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语言表述的好坏,素材的丰富与否,都和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3.积累是提高学生人文情怀的关键。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应对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仁爱、善良、感恩的人;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因此,要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其中,积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积累,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成长、成熟。

比如在讲解《祝福》时,我让学生分析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原因时,学生大都只是笼统的答出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毒害,那么具体体现在那里呢?学生茫然。针对这一现象,我引导出之前一直强调的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然后就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鲁四老爷、四婶、柳妈、还是鲁镇的人们都自觉不自觉的充当了帮手,造成了祥林嫂的死亡,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最后自然而然的把矛头指向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通过引导,让学生们能够直面民族伤痕,剖析人性弱点,探究社会问题,寻找悲剧根源。这样的阅读活动,唤醒学生的悲悯情怀,让他们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关心弱势群体,从而培养大爱的胸怀,具有人性、人道的精神修养。[2]

当然,积累的重要性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叙。积累很重要,但现实语文的弱势地位,学生都不愿付出。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就要积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去落实,让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的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积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有效积累呢,我想,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抓起:

1.课前基础知识速记,日积月累促进知识的增长。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成语等,也是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型,作为教师深知字、词、成语非一日之功就能掌握,它需要长期的积累。然而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增大都会让其自觉不自觉的忽视了积累。针对这一现象,我从每一届新生入学就开始,每节课上课之前,按照座位顺序在黑板上写一个认为最容易混淆、弄错的词汇,同时把相应的注释写在后面。每位学生用用笔记本记载下来,然后记熟。通过长时间的坚持,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字、词、成语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课堂三分钟荐读,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山区一所高中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理位置的相对闭塞,经济的相对落后,以及父母对孩子缺乏相对的教育,导致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交际不广、表达能力欠缺;在公共场合不善言辞、声音低微;更有甚者语不达意、缺乏条理。

面对如此情况,我设计了课堂三分钟荐读活动,即每堂课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你认为很好的语文内容,例如一个成语的来历,一部经典的精髓,一段话或者一首诗的内涵等等。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按照座位顺序轮流,在学生荐读完,师生一起探讨荐读的内容,然后进行适当的点评。通过两年多的坚持,不少学生由最初的不敢言、不会说变成了敢言会说,由当初的不足一分钟到现在的超过三分钟,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堂三分钟荐读,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也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课外丰富素材积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语文素材的积累,除了课内的积累之外,课外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素材积累不仅仅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有一次作文演练时,以《逆境》为题写一篇作文,批改时发现许多学生材料不够鲜明,后来在作文课时讲解“逆境”的时,问学生有哪些历史人物从逆境中走出,学生想了半天,支支吾吾说上一两个。我脱口而出《史记》上名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当我背完后,问学生逆境有哪些具体人物的时候。学生一下炸开了锅,罗列出了长长的名单: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越王勾践……此时,我顺势引导,把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描写他们的诗句罗列一下。让学生再以《逆境》为题,后来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全班同学明显进步很多,作文也言之有物了,再也不是之前为了字数而字数。后来通过多次强调,经常把一些好的素材印发给学生,日积月累,现如今所带的班级,学生的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

4.提倡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拓展学生视野,开阔眼界。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普遍存在着阅读面狭窄、课外阅读量小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要想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除了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外,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去进行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教给学生课外阅读常识,让学生养成养好的阅读习惯。笔者针对本校实际,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特意提出了的课外阅读要求:每周至少去学校图书馆里看两次书,每次不低于一个小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优美词句要进行摘录;对于让自己感动的文章要写下收获与感想;每周三的课外活动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讨论会”,每月推荐一篇好文章到班级等。使学生们不仅仅获得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还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5.倡导“大课堂”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去,树立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语文学科根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生活。这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近生活。

巍峨大别山,最美花亭湖。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县内各个乡镇,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经常结合太湖县内的一些的山川河流与荟萃人文,讲解家长的风采,并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近家乡。如:去体验花亭湖的浩瀚;去领略县内最高峰将军山的风采;去五千年文博园感受历史的厚重;去西风洞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山涧溪流中寻觅朱湘的诗情画意。……对学生进行家乡教育, 培养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的自豪感。培养学生不仅要读圣贤书,更要关注身边事,这何尝不是一种积累。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做到课堂与社会的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语文的魅力,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当然,语文课堂的积累方法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让学生注意细节、注重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累的意识;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王鹏伟:《文本研读:从基础做起,步步为营》,《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9期。

[2]徐艳霞:《深度阅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中学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12期


上一篇: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有意注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领导
办学成就
校园风貌
部门机构
发展简史

校园新闻

公告栏
校内新闻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工会活动
共青团之窗

教学教研

教研动态
招生升学
教学成果
教务管理
论文交流

德育园地

师德师风
安全教育
班级管理
法制教育
助学资助

学生天地

学生社团
学生活动
心灵驿站

对外交流

参观来访
出访印象
友好学校

后勤保障

校园建设
资产管理
财务公开
食品安全
Copyright © 2016 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皖ICP备16019496号-1